1C3:词汇
直接跳入沉浸学习,观看没有字幕的目标语言节目,也不是不可能。只是这样做会比较慢,也容易气馁,但你最终还是会逐渐学会一些常用词,培养理解能力。
要让这过程不那么枯燥,你可以先主动学习在沉浸中会经常见到的词汇,这样能加速你的理解。
使用间隔重复系统(SRS)来学习目标语言中最常出现的 1500 个单词。
有研究 [1], [2] 估计,在英语中,大约 2000 个单词就覆盖了日常对话中约 94% 的内容。如果词汇量达到 5000,这个数字就会跃升到将近 99%。不同的研究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分析,得出的数字各不相同,但也大同小异。
虽然这个百分比因语言而异,但记住 1500 个单词将为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然而,知道 1500 个单词并不能自动转化为理解,所以如果你仍然不理解,不要感到惊讶。你可能会理解对话中 90% 的单词,但要理解一段对话的完整含义,还需要沉浸其中,并将这些知识用于实践。
如何开始
运用间隔重复系统(SRS)学习常用词汇,大致有两个方法。
-
直接用别人做好的词汇牌组。
-
自己找个高频词表,动手做卡。
用别人现成的牌组是最快的开始方法,但高质量的牌组并不好找。大多数牌组都是用软件生成的,没有针对高效学习进行筛选。这些牌组常常包含一些与你要实现的目标——即快速开始沉浸学习——不太相关的词汇。还可能出现翻译不准确、音频错误或缺失的问题。
自己做卡片虽然初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,但如果你找不到精选的牌组,那么这点儿功夫是值得的。
两种方式都可以,选一个你觉得合适的就行。
请记住,1500 个单词并不是什么硬性规定。即使你只学 1000 个词,也完全没问题。别忘了:背单词是学得,而不是习得。你只需要建立一个基础词汇量,以加速你对沉浸内容的理解。你追求的不是完美,而是够用——够常见的词,记得够牢固。
理解,而不是输出
学词汇的根本目的,就是为了在沉浸学习中识别并理解这些单词。要锻炼这种识别能力,你只需要学习正面为目标语言的卡片。这类卡片常被称作「理解卡」或「认识卡」。
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,一般会让你背出目标语言的单词,或者从你的母语翻译过来。这种卡片就叫「输出卡」或「回忆卡」。这种类型的卡片可免则免。如果你碰到带有这种「生产卡」或「回忆卡」的牌组,大可直接删掉。
当你在阶段 3 需要输出目标语言时,这些词早就印在你心底了。你无需刻意去记,自然而然就能说出口。
学习小贴士
删除卡片
如果有某个词你怎么也记不住,删了它。如果你不喜欢某张卡片,删了它。
还有,如果这个词跟你的母语里的基本一样(也就是借词和同源词),也删了它。一旦你开始注意到这些词在目标语言里是怎么发音的,大脑会自然而然地从语境中学会它们。
慢慢起步
正如 1C:SRS 最佳实践中所说,如果你过于激进地使用 SRS,很容易感到不堪重负。如果你之前从未使用过 SRS,建议从每天只学习 5 张新卡片开始,直到你养成每日复习的习惯。几周后,再将这个数字提高到每天 10 张。
按照我们推荐的每天 10 张卡片的速度,学习 1500 个单词需要五个月的时间。不过,实际上可能不需要这么长时间,因为你还会通过沉浸来学习其中一些单词。如果你已经知道某个单词,那就暂停或删除这张卡片。
如果你愿意在主动非沉浸学习上投入大量精力,可以提高到每天 20 个单词。但要注意,这样两周后,你每天大概需要复习 140 张卡片。
进阶
记住,【没必要】在进入阶段 2 前就硬啃完最常用的 1500 个词汇。
进入阶段 2 后,你将建一个新牌组,开始在你的沉浸内容中做词句挖掘。你可以同时学习这两个牌组,也可以抛开入门牌组,专注于词句挖掘。怎么选,全凭你。
脚注
1: "Vocabulary coverage according to spoken discourse context", Adolphs and Schmitt, 2004
2: "How Large a Vocabulary Is Needed For Reading and Listening?", Nation, 2006